大一的你们比高三过得开心吗?
我们总以为,一个宏大目标的完成。
应该伴随的是巨大的幸福和满足。
但往往,大多数人会陷入的是一种失去目标的空洞和虚无。
大家总是期待着,某个目标的实现,会给人生带来巨大的飞跃。
期待人生就此,会获得某种幸福状态,并且一直稳定持续下去。
这种不合理的诉求,往往都不能如愿。
反倒会给我们实现目标诸多掣肘,增加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内耗和痛苦。
“以苦换甜”的思想根植在大多数人心里面。
但是其实,甜没有那么甜,苦也没有也不应该那么苦。
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一件事:
人生,就应该是不断努力的。
可以偶尔休息,但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停下来。
妄图通过做到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而一劳永逸。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
高考是这样,考研是这样,挣钱也是这样。
我高中的时候,总是会想:
要是我早一点努力,要是我能够聪明一点。
能够考到前几名,高考能够去到一个好学校那就好了。
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应该是人生多年来最重要的目标了。
这个目标太重要了,以至于重要到“我不允许它失败。”
身边的人,大家都被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得到的巨大好处”,诱惑着逼迫着往前努力。
后来,我真的考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分数,有能力去到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但是,这个幸福预言,貌似并没有实现。
我也没有真的因为实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目标,这个我认为人生起止最重要的事情。
而获得太多幸福和成就,反倒是有一种失去目标的幻灭和虚无。
我那个时候就开始怀疑,“要是…就怎么样”好像是不成立的。
后来我细数了一下,在我的人生往前数的18年里面,这样的期待还有很多。
小时候,寄住在亲戚家里面,慢慢学会看人眼色,开始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片不安定的时刻,我就在想,要是我在爸爸妈妈身边就好了。
后来再长大一点,突然发现自己跟现实世界很疏离的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天身边的人都认可我,周围的人都可以喜欢我,我应该就没有这么孤独了。
到了初中,某天听到有人在讨论隔壁高中部的一个女生,高中的时候就写了很多文章,出版了自己的书,成了作家。我就在想,要是有一天我写的东西也有很多看,我也能够影响很多人那就好了。我肯定很臭屁,特别开心
我没有特别整理过自己的思绪和经历。
可能我真的算是个衰小孩,才在心里面悄悄组过这么多“要是,就好了”的句式。
这些都是我以为,只要能够实现,只要得到了,肯定会持续开心幸福很久的事情。
或者说,目标的实现,会让我的人生变成我所期待的样子。
后来,我的好多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曾经期待过的,没有期待过的。
写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的人看
也开始有能力能够去影响去帮助更多的人
家里面多了好几只猫咪
身边有了可以亲近的人
跟世界的关系也前所未有的近
也开始有人可以认可我
有人可以夸奖我
我貌似也称为几个人的骄傲
我总是等着目标实现巨大幸福的来临。
但是每次都没有。
但是每个目标的实现,都让“原本认可这么菜鸡的我”耗费了巨大的心力精力。
甚至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毕竟,人生的前十八年,如果说放弃的次数可以比多评奖的话。
不说得个地区冠军吧,百里挑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开始想,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
还是我的想法有问题。
我总是折磨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用“只要实现了目标,我就可以休息了,我就可以解放了,我就会开心快乐的。”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努力。
每次都是逼着自己往前走了,总是告诉自己“快了,快了”。
做到了,实现了目标之后,好像脑子里面马上就定下了下一个目标,几乎是没有停歇的马不停蹄的。
并不想象中的,那种松了一大口气的感觉,也从来没有什么一劳永逸。
相反,我有些失望,然后有些无力。
后来我才明白,是我的目标错了。
我换了一种方式努力之后,感觉人生开朗了很多。
我不再为目标而努力,我为路程上的感受而努力。
大概就是,目标才是顺带的。
我之前总是执着于目标会带给我的快乐和体验。
完成目标快乐吗,本来应该很快乐。
但是我对目标的期待期许太高了,高到了一种不合理的地步。
导致我得到的快乐,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反倒失望。
并且,因为执着于目标,心心念念脑子里面只有目标。
反倒忽略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的结果就是:
因为忽略了过程中的感受
把所有的过程都为目标服务
自以为“ 苦”和“累”才是对的
痛苦难受才是应该的
寄希望于目标的完成
能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缓解和慰藉
又因为过高的期待
目标完成后的反馈和想象期待中的巨大落差而失望痛苦
这种思考方式的“两空”让我开始陷入迷茫。
一劳永逸式的想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这样我们反倒开心快乐不了了。
幸福指数是差计算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本来只想要两根棒棒糖。
但是我给了你三根,你就很开心。
但是如果说,我只给你了一根,你就会很失望。
那如果我刚好就给了你2根,你会因为“从无到有”开心,而不会因为“意料之外”而开心。
大家总是认为幸福会是一个持续的状态,也总觉得别人很幸福。
“那个人考了600多,肯定挺开心的吧。”
幸福跟标准有关,想考750的人,就算考了700也不会开心。
幸福永远都是动态的,也总是在比较中产生。
我慢慢得到了没有的东西,慢慢获得了渴望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幸福。
但是,某天突然得到了期待已久东西的我们,并不会因为就沉浸在幸福的泡泡里面。
泡泡,是会裂的。
事实的真相就是,大家都只是“偶尔幸福一下”。
我们幸福的时刻,大抵,要么是收获了长期默默努力的奖励,又或者偶尔的意外之喜。
一个是想象之中的从无到有,一个是意料之外的无中生有。
上一个幸福标准已经完成了,我们并不会因此知足。
我们行色匆匆,目力所及的下一个标准下一个目标就会,也会有新的比较。
继续在下一段“得到”的过程里面去感知幸福。
并没有必要因为知道了“人生需要一直面对下一个目标”。
而焦虑和担心。
反倒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总能换个角度理解,目标也好,梦想也好,追求的意义也好。
我们都是在感受和感知“接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的修炼和完善”。
我们不应该总是拘泥拘束于目标,而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成长”。
高三高四不只是有高考,大三大四也不只是有考研。
高考只是一个点,考研也只是一个点。
我们从来都不应该,为了一个点放弃了一条线。
这个点我们要,这个线我们也要。
我们后面还会有很多很多目标。
我们不用为了某个目标,为了某个时刻,就去放弃了生活。
不用太过分的压抑自己,也不要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我怎么样,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
不然,我们永远都是在等,等下个目标实现,等下一个标准靠近。
永远都在盲目地不合理地,期待某个点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改变——人生因此改变,生活变得幸福。
事实上,没有这样的目标,没有这样的事情。
目标和梦想实现了,快乐吗?
当然快乐。
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也不会快乐那么久。
我们到时候整理整理,又要朝着下个目标走了。
永远都在向前走。
我期待着下一个点,下一个阶段。
但是我现在也能够享受和相信自己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有能够感受感知成长的标准。
永远都相信相信自己。
人生,就是无限挑战。
用有穷干无穷。
就挺酷的。
能搞到多少幸福快乐。
就看本事了。
谁的头更铁,谁更坦然,谁知道的更多,谁能够更好地平衡目标和生活。
谁就是那个happy one.
[task]作者:树林同学 来源:知乎[/task]